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11月3日,Mon
 你是本站
第 76202389 位
 访客。现在共有 392 在线
 总流量为: 82163884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6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此期间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反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方针,在他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就把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从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年12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条主义,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哲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指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938年11月,为了克服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讲话。

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战胜困难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3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都连续当选为主席直到逝世。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抗日胜利后,毛泽东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和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与军事原则,在粉碎蒋介石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后立即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接着,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中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同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功绩与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一面在国内完成了繁重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一面迫于美国军队攻入北朝鲜、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同年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个学说在他以后的活动中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中南海丰泽园。

1958年,他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不久,他又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了他所认为已经再次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的阶级斗争。

从50年代末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斗争。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见三个世界理论),并且开始打开了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66年由于对国内国外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和利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中国的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毛泽东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张仲素
昨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刘得仁

朝代:唐五代
作 者 介 绍
    刘得仁,贵主之子,长庆中即以诗名。自开成至大中三朝,昆弟皆历贵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作  品
 
上姚谏议(高文与盛德) 上巳日(未敢分明赏物华)
上张水部(出入门阑久) 上翰林丁学士(今代如尧代)
中秋(尘里兼尘外) 中秋宿邓逸人居(偶与山僧宿)
乐游原春望(乐游原上望)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帝城皆剧县)
二(何处访岐路) 云门寺(上方僧又起)
京兆府试目极千里(献赋多年客)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儒释偶同宿)
冬夜寄白阁僧(营营不自息) 冬日喜同志宿(相逢话清夜)
冬日骆家亭子(亭台腊月时) 初夏题段郎中修竹里南园(高人游息处)
别山居(万壑千岩景象开) 别王山人(旨甘虽自足)
句(外家虽是帝) 吊草堂禅师(杖履疑师在)
听夜泉(静里层层石) 听歌(朱槛满明月)
和厉玄侍御题户部相公庐山草堂(白云居创毕)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名高身未到)
和范校书赠造微上人(得性见微公)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西风日夜吹)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太虚悬畏景) 哭翰林丁侍郎(相知出肺腑)
哭鲍溶有感(寥落故人宅) 回中夜访独孤从事(满庭霜月魄)
塞上行作(乡井从离别) 夏夜会同人(沈沈清暑夕)
夏日即事(到晓改诗句) 夏日感怀寄所知(了了见岐路)
夏日樊川别业即事(无事称无才) 夏日游慈恩寺(何处消长日)
夏日通济里居酬诸先辈见访(君子远相寻) 夜携酒访崔正字(只应芸阁吏)
宣义池上(修篁夹绿池) 宿僧院(禅地无尘夜)
宿宣义池亭(暮色绕柯亭) 宿普济寺(京寺数何穷)
宿韦津山居(永夕见招宿) 寄友人(风飒沉思眼忽开)
寄姚谏议(鸣鞭静路尘) 寄无可上人(省学为诗日)
寄春坊顾校书(宁因不得志)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一室凿崔嵬)
寄谢观(十五年馀苦) 寄雍陶先辈(久别青云士)
对月寄同志(霜满中庭月在林) 对月寄雍陶(圆明寒魄上)
寻陈处士山堂(步溪凡几转) 山中寻道人不遇(年过弱冠风尘里)
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五字投精鉴) 忆鹤(白丝翎羽丹砂顶)
忆鹤(自尔归仙后) 悲老宫人(白发宫娃不解悲)
慈恩寺塔下避暑(古松凌巨塔) 早春送湘潭李少府之任(柳新春水湄)
早行(万类半已动) 昊天观新栽竹(清风枝叶上)
春日雨后作(朝来微有雨) 春暮对雨(春暮雨微微)
晏起(日过辰时犹在梦) 晓别吕山人(疏钟兼漏尽)
晚夏(日夕是西风) 晚步曲江因谒慈恩寺恭上人(岂曰趣名者)
晚游慈恩寺(寺去幽居近) 村中闲步(闲共野人临野水)
池上宿(事事不求奢) 游崔监丞城南别业(门与青山近)
病中晨起即事寄场中往还(昨日离尘里) 监试莲花峰(太华万馀重)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衣上年年泪血痕) 禁署早春晴望(御林闻有早莺声)
秋夕即事(永夕坐暝久) 秋夜(秋气满堂孤烛冷)
秋夜喜友人宿(莫说春闱事) 秋夜寄友人二首(永夜无他虑)
秋日同僧宿西池(菡萏遍秋水) 秋晚与友人游青龙寺(高视终南秀)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风散五更雨) 莺出谷(东风潜启物)
西园(夏圃秋凉入) 访曲江胡处士(何况归山后)
贺顾非熊及第其年内索文章(愚为童稚时) 贾妇怨(嫁与商人头欲白)
赋得听松声(庭际微风动) 赠从弟谷(此世荣枯岂足惊)
赠敬晊助教二首(到来常听说清虚) 赠江夏卢使君(诗人中最屈)
赠王尊师(为道常日损) 赠道人(长在城中无定业)
赠陶山人(处士例营营) 赠雍陶博士(腹是群书笥)
送僧归玉泉寺(玉泉归故刹)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新柳间花垂)
送友人下第归觐(君此卜行日) 送周钺往江夏(东西南北郡)
送姚合郎中任杭州(水陆中分程) 送姚处士归亳州(白发麻衣破)
送新罗人归本国(鸡林隔巨浸) 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像教得重兴)
送河池李明府之任(河池安所理) 送灵武朱书记(灵帅与谁善)
送王书记归邠州(陈琳轻一别) 送知全禅师南游(师誉振京城)
送祖山人归山(独来朝市笑浮云) 送蔡京东归迎侍(高堂惟两别)
送蔡京侍御赴大梁幕(同城各多故) 送谢观之剑南从事(迢递从知己)
送越客归(霜薄东南地) 送车涛罢举归山(朝是暮还非)
送鄂州崔大夫赴镇(廉问帝难人) 送钱给事赴虢州(帝心忧虢俗)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纶阁知孤直)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一名兼一尉)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此去几般荣) 通济里居酬卢肇见寻不遇(衡门掩绿苔)
逢吕上山人(尘里正愁老) 长信宫(簟凉秋气初)
长门怨(争得一人闻此怨) 陈情上李景让大夫(一被浮名误)
陈情上知己(性与才俱拙) 青龙寺僧院(常多簪组客)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帝里馀新第) 题吴先生山居(先生此幽隐)
题山中故静禅师(寂灭身何在) 题景玄禅师院(古僧精进者)
题王处士山居(茅堂入谷远) 题终南麻先生寂禅师石室(因居石室贫)
题邵公禅院(无事门多掩) 马上别单于刘评事(庙谋宏远人难测)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1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