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5月23日,Fri
 你是本站
第 71253719 位
 访客。现在共有 695 在线
 总流量为: 75856705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贯休
下营依遁甲,
分帅把河隍。
地使人心恶,
风吹旗焰荒。
搜山得探卒,
放火猎黄羊。
唯有南飞雁,
声声断客肠。

归去是何年,
山连逻逤川。
苍黄曾战地,
空阔养雕天。
旗插蒸沙堡,
枪担卓槊泉。
萧条寒日落,
号令彻穷边。

虏寇日相持,
如龙马不肥。
突围金甲破,
趁贼铁枪飞。
汉月堂堂上,
胡云惨惨微。
黄河冰已合,
犹未送征衣。

南北惟堪恨,
东西实可嗟。
常飞侵夏雪,
何处有人家。
风刮阴山薄,
河推大岸斜。
只应寒夜梦,
时见故园花。

不是将军勇,
胡兵岂易当。
雨曾淋火阵,
箭又中金疮。
铁岭全无土,
豺群亦有狼。
因思无战日,
天子是陶唐。

榆叶飘萧尽,
关防烽寨重。
寒来知马疾,
战后觉人凶。
烧逐飞蓬死,
沙生毒雾浓。
谁能奏明主,
功业已堪封。

万战千征地,
苍茫古塞门。
阴兵为客祟,
恶酒发刀痕。
风落昆仑石,
河崩苜蓿根。
将军更移帐,
日日近西蕃。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现当代•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注释】
赏析一: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种种忧伤和烦恼。这自由境界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界。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赏析二:
理想、现实:永恒的矛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用以下的文字填满了印着这首诗的书页的空白处:
  “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
  “一个任性的孩子,被幻想宠坏了,但他却没有为自己幻想太多,他的幻想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不是个人中心的。因为‘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以世界为家,以自由为生活,以理想为现实,以梦为诗。这个任性的孩子与他所画下的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美丽,并且可爱。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它制造了幻想,却是为了将它撕破。它给了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梦。孩子脆弱的心灵呀,又怎能禁得住这样的摆弄?他太小了,他无法采取其他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实的微弱的反抗。
  “可是现实毕竟仍是现实,孩子毕竟仍然任性。这一对永恒的矛盾呀,为什么却成为市井间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理论家笔下犀利的言词?记得古人有这么一句话:‘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这也许是我能给予这位任性的孩子的一句赞美吧,尽管微不足道。”
  现在我只想加一句: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人,你才能读懂他的诗,理解他的行为。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