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4年4月16日,Tue
 你是本站
第 59374767 位
 访客。现在共有 1286 在线
 总流量为: 63653334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臞翁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姚合
年年九陌看春还,
旧隐空劳梦寐间。
迟日逍遥芸草长,
圣朝清净谏臣闲。
偶逢游客同倾酒,
自有前驺耻见山。
道侣书来相责诮,
朝朝欲报作何颜。

 友情连接
绝妙好词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一丛花令

北宋•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她的情人离开之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仍然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闺怨。但由于它极其细致地表现词中女主人对环境的感觉、对生活的情绪,还是很有魅力。
全篇结构,上片是情中之景,下片是景中之情。一起写愁恨所由生,一结写愁恨之余所产生的一种奇特的想法。它条理清楚,不象以后的周、秦诸家,在结构上变化多端。周济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说作者的词“无大起落”,这首词也可为证。
上片倒叙。本来是情人别去,渐行渐远,柳丝引愁,飞絮惹恨,因而觉得伤高怀远、无穷无尽,从而产生“无物似情浓”的念头。但它一上来却先写出由自已切身的具体感受而悟出的一般的道理,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概括为“伤高怀远”。“几时穷”,是问句,下面却不作正面的回答,而但曰:“无物似情浓。”所以这“几时穷”,事实上乃是说无穷无尽,有“此恨绵绵”之意。因为人孰无情,只要有情,就会“伤高怀远”,何况此情又是极其浓厚,无物可比的呢?
爱情自来是人类社会生活基本内容之一。古典作家一贯珍重并且歌颂真挚、纯洁的爱情,所以许多人都对此郑重地言及,而更多的人则在其作品中表现了这一点。张先的另一首[木兰花]有云:“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永不深山不重。”元好问[摸鱼儿]有云:“间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汤显祖《牡丹亭》有云:“世间只有情难诉。”洪升《长生殿》有云:“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红楼梦》中有一付对联写的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都是此意。斯大林在读了高尔基写的《少女与死神》以后,也肯定了他写的“爱战胜死”这个主题。当然,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对爱情有下同的价值观念,对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能等同起来,一概而论。
第三句接着由一般的、概括的叙述延伸到具体的、个别的描写。“伤高怀远”,无非由于离别。离愁的纷乱,用千丝杨柳来比喻,不但将情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柳丝撩乱,已惹离愁;何况飞絮蒙蒙,漫天无际,颠狂轻薄,更是恼人?所以“更东陌”两句,在写景方面是自然的联系和开拓,在写情方面则是进一层地展示了她的内心活动。古人风俗,折柳赠别,柳和离别,关系根深。这里不写别时折柳相赠,而写别后见柳相思,就摆脱了俗套。吴文英[风入松]“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也很新颖,可以算得此同的后劲。
“嘶骑”以下,直揭愁恨的由来。叫着的马儿走远了,空望见一片扬起的路尘,再也无法辨认他的踪迹了。这三句是写别后登高,心中所想、目中中所见的情景,下文“梯横画阁”可证,亦见上文“伤高”二字,并不是为了陪衬“怀远”,而随意安上去的。
下片由景及情,池水溶溶,小船来往,是户外所见。小船南来北往,各人忙着自己的事情,对于女主人的心情,是无从了解,也无暇顾及的。可是,池中又偏偏有成双成对的鸳鸯。她触景主情,就自然不能不产生人不如物之感。这里没有明写她的孤独和感慨,却为结句伏下了线索。
“梯横”二句,直接首句“伤高怀远”来。上句言黄昏之后,要想再象白天那样登高望远,也不可得,只有深闺独坐;下句言即使捱过黄昏,也无非对着斜照在帘栊上的月光,仍是无聊。“又还是”三字,下得巧妙,因为它不但点明了黄昏难遣,入夜尤其难遣,而且暗示了不但此夜难遣,夜夜也都难遣的心情。
夜夜独坐独眠,百无聊赖,不能不恨,不能不思,甚至于不能不“沉恨细思”。四字千锤百炼,千回百转,极其沉重有力,直逼出收尾两句来,就说明她是怨到极点了。而“沉恨细恩”之故,仍是由于“情浓”。情若不浓,怎会怨极?这就显得首尾照应,一气贯穿。《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未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感情。在文学中,无理和有情,常常成为一对统一的矛盾。欧阳修极其推重这结尾的两句。正是因为它通过这个具体而新奇的比喻,表达了女主人极细微而深刻的心思,揭示了她在寂寞的生活中,有多少自怜自惜、自怨自艾在内。这位女主人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这一新奇的比喻,一下子都透漏出来了。“妙”,就妙在这里。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4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