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7月17日,Thu
 你是本站
第 73147148 位
 访客。现在共有 211 在线
 总流量为: 78226406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唐求, 求一作球。居蜀之味江山,至性纯悫。王建帅蜀,召为参谋,不就。放旷疏逸,邦人谓之唐隐居。为诗拈稿为圆,纳之大瓢。后卧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沈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瓢也。"接得之,十才二三。今编诗一卷。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唐彦谦
久闻南明山,
共慕南明寺。
几度欲登临,
日逐扰人事。
于焉偶闲暇,
鸣辔忽相聚。
乘兴乐遨游,
聊此托佳趣。
涉水渡溪南,
迢遥翠微里。
石磴千叠斜,
峭壁半空起。
白云锁峰腰,
红叶暗溪嘴。
长藤络虚岩,
疏花映寒水。
金银拱梵刹,
丹青照廊宇。
石梁卧秋溟,
风铃作檐语。
深洞结苔阴,
岚气滴晴雨。
羊肠转咫尺,
鸟道转千里。
屈曲到禅房,
上人喜延伫。
香分宿火薰,
茶汲清泉煮。
投闲息万机,
三生有宿契。
行厨出盘飧,
担瓮倒芳醑。
脱冠挂长松,
白石藉凭倚。
宦途劳营营,
暂此涤尘虑。
阄令促传觞,
投壶更联句。
兴来较胜负,
醉后忘尔汝。
忽闻吼蒲牢,
落日下云屿。
长啸出烟萝,
扬鞭赋归去。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虞美人

唐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评论】
zxm632111 (12/9/2013 5:50:56 AM, IP:1.x.x.114)
愁绪无边,思绪万千,表达思想,引来杀身之祸端.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