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
2025年9月7日,Sun |
你是本站 第 74453447 位 访客。现在共有 202 在线 |
总流量为: 79828660 页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后曾为检校金部员外郎等职。建中初(780),因其《寒食》诗为德宗赏识,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与柳氏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盛传一时,后许尧佐撰成传奇小说《柳氏传》。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大历十才子”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南北朝.南朝民歌 |
|
|
|
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 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
|
|
|
|
|
|
|
|
登幽州台歌 |
唐五代 陈子昂 |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
【注释】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前不见古人:意谓燕昭王重用乐毅君臣契合之事,早成为历史往迹,而今建功立业的机会已不可复得,志士徒增感慨。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
| 【评析】 |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诗人屡受打击,心情抑郁悲愤,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下,以苍凉悲壮的情调唱出壮志难酬的忧愤,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知遇难求的孤独和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奋发有为的激情,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使人读来荡气回肠,震撼心灵。句式长短交错,音节前紧后舒,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感染力。 | | 【白话译文】 | 前不见古代的圣贤;后不见当今明主。天地广阔,宇宙茫茫,惟有我呵,孤独、悲伤、凄凉,想到这悲寂苦闷的境遇,不禁感伤而涕泪横流。 |
|
【评论】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