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五代• 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视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注释】
【赏析】
巴东,县名,故城在今湖北境内。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东,巫山西。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相传山形如“巫”字,故得名。唐肃宗干元元年,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军幕,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经巫山时所作。诗写登上巫山最高峰时所见景色,极力渲染巫山之高峻,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写出游山的独特感受。
 
  李白的这次流放,路途迢遥,漫漫万里,逆江而上数千里路程,月亮已经圆缺十五次了,始达瞿塘峡口,仰望那令人遐想无限的巫山,自然要一登其顶而后快。以下便极写巫山之高。诗人在登山过程中,似乎觉得巫山高得没有尽头,回头一望,整个巴国尽收眼底,视野极阔,正因立足极高。诗人攀崖牵萝,登上山顶,就好象来到太阳旁边,站立在山顶的巨石旁,仿佛已经置身于云霞之外。向下俯视,登山途中的峭崖深壑已掩没不见,向上仰观,则似乎已经靠近了青天。纵目远望,西可见苍梧之云霞,东可见大海之波涛。置身如此高峻之地,诗人不禁发生疑惑,这近在咫尺的青天如果真的可以摸到,那在天上亘古长流的银河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景象和感受,把飞凌巫山绝顶的情形表达得既逼真又奇谧。接着再写“周游”、“历览”,亟欲将巫山美景遍收眼中。然而毕竟秋色已深,山中更是寒气逼人,巨大的山谷被积雪照亮,满山的林木在烈风中呼呼鸣响,而日落月起,猿啼声声,更令人不寒而栗。
 
  诗人通过大量的联想、夸张,对巫山的描写,从极高峻到极悲凉,既表现出登临绝顶的真实感受,又透露出流放途中的悲郁心态,景中含情,情化景中,显示出“移情”作用下的美学效果。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