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宣城,即今安徽宣城;谢朓楼,一名北楼,是南朝齐代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这首诗描写了宣城谢朓楼一带的秀美景色,同时表露出诗人登楼的独特感受。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诗人登上陵阳山顶上的谢朓楼,纵目四览,只见一片晴空万里,暮霭飞岚、斜阳夕照之中,宣城一带山山水水简直如同一幅彩绘的画卷。分别从城的东南面和东北面蜿蜒流过的宛溪和句溪,到城下汇合,其所环抱着的城郭如同一片明镜,景物历历在目,澄澈中透现着明丽,而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两座拱桥,倒映清澈的溪水中,在晚霞的映照下,则犹如雨后彩虹一般炫丽夺目。这样的写景,无疑使得“江城如画里”的感受更加生动而具体。时值傍晚,诗人的眼光被袅袅升起的炊烟所吸引,只见城郭内外,葱郁的橘柚都已挂上橙黄的果实,而在炊烟的弥漫中似乎带有了丝丝寒意,而山风吹过,梧桐的绿叶已开始泛黄,显出苍老之色,可见秋色已深。这种寒意、秋色,与前面的明丽山水显然形成了一种反差,促使诗人的内心顿生感慨,想到自己被权贵排挤,浪迹江南,到这里来凭吊谢朓之遗迹,有谁能了解自己的心迹呢?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擅长山水之作,向为李白所钦慕,李白诗中多有赞颂谢朓之句,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山水诗就多有学习、借鉴谢朓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