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
|
|
| 2025年11月6日,Thu |
你是本站 第 76303613 位 访客。现在共有 1053 在线 |
| 总流量为: 82389722 页 |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杜审言(646~708),字必简,巩县(今属河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年间进士。武则天时曾任膳部员外郎。因结交张易之等被流放峰州,后起复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他早年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为“文章四友”。其诗格律严谨,清新雄健,在五律方面成就突出,以此傲视同辈诗人,所以他的嫡孙杜甫自夸“吾祖诗冠古”。有《杜审言集》。
|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魏晋.潘岳 |
|
|
|
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 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
|
|
|
|
|
|
|
| 作 者 介 绍 |
|
|
叶法善为唐代著名道士。字道元。括州括苍县(今浙江丽水)人。出身于道教世家,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不茹荤,传符箓,据称尤能厌(压)劾鬼神。显庆(656~666)中,唐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求为道士,因留在内道场,供待甚厚。高宗笃信长生之术,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据《旧唐书·方技传》载:法善为此上言曰:"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高宗纳其言,令罢其事,遣出方术士九十余人。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问道。尝力诋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712),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士,居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所受尊宠,时罕有其匹。卒后,玄宗降诏追赠"越州都督"。 传其有弟子百余人,唯暨齐物、尹愔为入室。 其生卒年莫能定。《旧唐书·方技传》谓:"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既云"死于开元之庚子",又云"八年卒",已属自相矛盾;且开元无"庚子"。如不据开元庚子,而据开元"八年卒",则是年为"庚申"(720),寿数为一百零五岁,而非"一百七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传》,似已查知其误,企图予以修正。 谓"开元八年尸解于景龙观。或言生隋大业丙子,卒壬戌,盖百有七岁。"其所云开元八年尸解,如上所说,解决不了"凡一百七岁"的矛盾;所云"卒壬戌",是对《旧唐书》"开元庚子"的修正,显然是据寿"一百七岁"推出的,并非另有所据,因此不足为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