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
2025年7月6日,Sun |
你是本站 第 72829505 位 访客。现在共有 439 在线 |
总流量为: 77862998 页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侯置(?-?) 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南渡居长沙,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卒于孝宗时,其词风格清婉娴雅。有《孏窟词》。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唐五代.元稹 |
|
|
|
当来日大难行。 前有阪, 后有坑。 大梁侧, 小梁倾。 两轴相绞, 两轮相撑。 大牛竖, 小牛横。 乌啄牛背, 足趺力伫。 当来日大难行。 太行虽险, 险可使平。 轮轴自挠, 牵制不停。 泥潦渐久, 荆棘旋生。 行必不得, 不如不行。
|
|
|
|
|
|
|
|
作 者 介 绍 |
|
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圣宾(又作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少习儒学,博通经、子。唐咸通(860一874年)年间应九经(儒家的九种经典)试,不中,感慨古今浮沉,于是入天台山学道。唐僖宗闻其名声,召入宫廷,赐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中和元年(881年),随僖宗入蜀,见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王建建立前蜀,任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继位后,亲在苑中受道箓,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相传85岁时逝世。杜光庭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和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发挥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内则修身”,“外以理国”,囊括无遗。又主张“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其著作还有《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等二十余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