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11月8日,Sat
 你是本站
第 76374667 位
 访客。现在共有 1401 在线
 总流量为: 82505738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张白字虚白,自称白云子,清河人,性沉静,博学能文,两举进士不第。会亲丧,乃泣而自谓曰:“禄以养亲,今亲不逮于禄,何为”遂辟谷不食,以养气全神为事,道家之书无不研赜。开宝中,南游荆渚,时乡人韩可 比为通守,延纳甚欢,会朝廷吊伐江吴,军府多事,因褫儒服为道士,适武陵寓龙兴观。郡守刘公侍郎犀、监兵张延福深加礼重,尝以方鉴遗张,曰:“收之,可以辟邪。”白韬真自晦,日以沉湎为事,傲乎其不可得而亲者。往往入廛市中,多所诟骂,切中人微隐之事,众皆异之。每遇风雪苦寒,则必破冰深入,安坐水中,永日方出,衣襦沔湿,气如蒸炊,指顾之间,悉以干燥。或与人为戏,仰视正立,令恶少数辈尽力推曳,略不少偃。又或仰卧舒一足,令三四人举之,众但面 ,其足不动。居常饮崔氏酒肆,崔未尝讨其直,家人每云:此道士来则酒客辐凑。尝题其壁云: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南来道士饮一斗,卧在白云深洞口。自是沽者尤倍。南岳道士唐允升、魏应时,亦当时有道之士也。慕其人,常与之游。白天才敏赡,思如涌泉,数日闻赋《武陵春色》诗三百首,皆以“武陵春色里”为题。一旦称疾,亟语观主曰:“我固不起,慎勿燔吾尸,恐乡亲寻访。”言讫而绝,身体润泽,异香满室,倾城士女观瞻累日,为买棺葬于西门外。逾年,监兵罢归,其仆遇白于扬州开明桥,问:“方鉴在否为我语汝郎,斯鉴亦不久留。”仆归具道,张骇曰:“渠死久矣,汝何见邪”寻索鉴熟视,随手而碎。又,鼎之步奏官余安者,以公事至扬州,亦遇白携大葫芦货药,亟召安饮于酒肆,话武陵旧游。数日安告行,白曰:“为我附书谢崔氏。”余归致书,崔氏览之大惊,遽掘所埋棺,已空矣。白注《护命经》,穷极微旨,又著《指玄篇》,五七言杂诗,唐魏集而名为《丹台》,并传于时。大抵神仙之事,见于传记,若白之解去,此耳目相接,年祀未甚远。今室而祠之,不惟众所瞻仰,抑将传信于永世也。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李治
停轩观福殿,
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
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
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
定水迥分晖。
萧然登十地,
自得会三归。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咏谈容娘

唐五代• 常非月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评析】
《踏摇娘》是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歌舞性戏剧表演,盛行于唐代,俗又讹称为「谈容娘」。 崔令钦《教坊记》载之甚详:「北齐有人姓苏,鼻包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含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表演这故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 『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称其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当铺),全失其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常非月生平不详,只知道他作过西河尉,《全唐诗》存诗一首。 但就是他仅有的这篇作品,却以别具一格的取材和细致入微的刻划,成为惹人注目的一首唐诗。 《踏摇娘》这种歌舞剧有两个角色,而主角则是一位能歌善舞,却遇人不淑的女性。 她的丈夫是个容貌丑陋、脾气火暴的酒鬼,自己官运不通,老拿老婆出气。 可知剧中女角好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剧中人美丽堪怜的形象。 锦筵是舞台陈设,而一举手、一翻身两个动作,则暗示了这位女角色艺双绝,惹人怜爱。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这两句展示了看场热闹拥挤的情形。 这是一场露天表演,「 行处」「看场」,即「剧团」扯开的场子。 在最外围,拴着一圈儿马,想必是「剧团」的牲口,或者也有观众托管的马匹。 而内圈则由观众密密匝匝地围成,「压」一作「簇」,形容人数众多,实在热闹。 通过这样的阵容和场面,可以想见那表演一定十分精彩。 「歌索齐声和,情教细语传。」这两句诗笔一转,承一、二句继续写。 如果说第一、二句写的是演员的做功,这两句则侧重于说唱功夫。 歌舞剧唱做兼重,有声还须有色。 而《踏摇娘》唱法特点是主角每唱完一段,后台便要齐声帮腔赞和,每当踏摇和来(『和来』二字当系泛声无实义),踏摇娘苦和来」的合唱一起,观众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满堂喝采。 这就是「歌索齐声和。」但细微的表情,还得靠女主角用道白传出,此时全场哑静,洗耳静听。 这就是「情教细语传」了。 这细语所传之情不是别的,就是红颜薄命,惨遭摧残的苦情。 在中国文化史上,苦戏较之悲剧或喜剧,更能博得中国市井小民的同情之泪。 所以诗人最后借梁陈诗人之句慨叹道:「不知心大小,容得几多怜?」「大小」是个疑问词,即「有多大」的意思(同类词有「早晚」—— 「多久」, 「多少」、「近远」等)。 二句概括了《踏摇娘》(即谈容娘)这一苦剧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个成功之处,即它不止着眼于描写表演本身,而适当地涉及了剧场的环境氛围的描写。 这不仅给戏剧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就诗论诗,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此外,写表演的诗句,被分割于首联与颈联,且各有侧重。 这样写,时空处理极为灵活,增大了诗的容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