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
2024年11月21日,Thu |
你是本站 第 65664207 位 访客。现在共有 4593 在线 |
总流量为: 70052754 页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冯伉,魏州元城人。大历初,举五经,又举宏词,三迁膳部员外郎。使泽潞,不受币,德宗以其清可用,授醴泉令,为著谕蒙书以劝俗。韦渠牟荐为给事中,再领国子祭酒。卒赠礼部尚书。诗三首。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现当代.佚名 |
|
|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 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 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逐渐跟音乐分离了, 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 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 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 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 但是, 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 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 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 除了字数较多以外, 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㈠词 牌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 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 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 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 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 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 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 女蛮国进贡, 她们梳着高髻, 戴着金冠, 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 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 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 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 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 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 改名《如梦令》, 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 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 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 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 《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欸乃曲》咏的是泛舟, 《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 《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 就是说, 词牌同时也是词题, 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 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因此, 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 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 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 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㈡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 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例如:
渔歌子⑤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 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⑥。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 平仄也同。 这样, 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 不相等的, 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 叫做“换头”⑦。 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例如⑧: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元溪不见梅 [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 象《踏莎行》、《渔家傲》, 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 其他各词, 前后各词, 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 四叠就是四叠。 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 这里就不举例了。
|
|
|
|
|
|
|
|
|
子夜歌十八首 |
唐五代 晁采 |
|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 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 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 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 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
|
|
|
|
【评论】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