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7月10日,Thu
 你是本站
第 72943064 位
 访客。现在共有 299 在线
 总流量为: 77992532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李適,字子至,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调猗氏尉。武后时,预修《三教珠英》,迁户部员外郎,兼修书学士。景龙初,擢修文馆学士。 睿宗朝,终工部侍郎。诗一卷。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杜甫
大师铜梁秀,
籍籍名家孙。
呜呼先博士,
炳灵精气奔。
惟昔武皇后,
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
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
不独卿相尊。
世传闾丘笔,
峻极逾昆仑。
凤藏丹霄暮,
龙去白水浑。
青荧雪岭东,
碑碣旧制存。
斯文散都邑,
高价越玙璠。
晚看作者意,
妙绝与谁论。
吾祖诗冠古,
同年蒙主恩。
豫章夹日月,
岁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阔,
岂能达词门。
穷愁一挥泪,
相遇即诸昆。
我住锦官城,
兄居祇树园。
地近慰旅愁,
往来当丘樊。
天涯歇滞雨,
粳稻卧不翻。
漂然薄游倦,
始与道侣敦。
景晏步修廊,
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
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
驱车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
可照浊水源。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八声甘州

北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5]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11]
【注释】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2]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3]凄紧:一作“凄惨”。
[4]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5]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9]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0]争:怎。⑾恁:如此,这般。
[11]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 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