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
2025年7月14日,Mon |
你是本站 第 73067010 位 访客。现在共有 361 在线 |
总流量为: 78127887 页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阳(今属江苏)人,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住庐山,被恶疾,人号“癞可”。有《东溪集》、《瀑泉集》。工诗,长短句尤佳。曾与陈师道、谢逸等结江西诗社。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唐五代.刘禹锡 |
|
|
|
金貂晓出凤池头, 玉节前临南雍州。 暂辍洪炉观剑戟, 还将大笔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韵, 山水途中入胜游。 岘首风烟看未足, 便应重拜富民侯。
|
|
|
|
|
|
|
|
|
蝉 |
唐五代 李商隐 |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
|
【注释】
君:指蝉。 举家:全家。 清:清贫,清高。 薄宦:官职卑微。 梗犹泛:喻漂泊无定。梗,树枝。泛,随水漂流。 芜:荒草。 平:深齐。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以:因。 高:栖于高处。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
| 【评析】 | 这首诗借咏蝉以自况,自叹身世,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后半首直抒胸臆,他乡薄宦,清贫漂泊,故园荒芜,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述主题,立意新巧,寓意深远,实属咏物绝佳之作。
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以蝉来比喻高洁,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 | 【白话译文】 | 那么样地清高,餐风饮露本难求饱;空中传恨,枉费了你凄切声声。断续的嘶鸣,直守到五更时刻;无情的高树,相对着如此青青。官职卑微,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闲庭早已荒草丛生。可真烦劳了蝉儿你,鸣夏吟秋,提醒我不要同流合污;我定举家保持高洁,甘于清贫。 |
|
【评论】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