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
|
|
| 2025年10月26日,Sun |
你是本站 第 75950419 位 访客。现在共有 1354 在线 |
| 总流量为: 81779948 页 |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①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修炼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生成万物的乾坤之气,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阳者主生,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积之者成散鬼。而人通过修炼还丹,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个人有限之形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就可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他要求修炼志士,"又须彻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漕溪,昼夜无怠,方可期望"。②彭晓的修炼成仙思想,顺应了唐末五代道教方术由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而又继续坚持被世人怀疑和诘难的长生不死、即身成仙说,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发挥《参同契》原理解说内丹修炼思想,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 今存其炼丹著作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该书分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释;《鼎器歌》一篇:复为图八环,以解《参同契》,谓之《明镜图诀》,均收入《正统道藏》。另撰《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云笈七 》卷七十有节录其《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论》两部分;皆为研究彭晓内丹修炼思想之重要资料。
|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唐五代.晁采 |
|
|
|
思君远别妾心愁, 踏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 只忧红日向西流。
|
|
|
|
|
|
|
|
|
|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
| 唐五代 白居易 |
|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 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 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 簈星州乘送,艛艓驿船迎。 共载皆妻子,同游即弟兄。 宁辞浪迹远,且贵赏心并。 云展帆高挂,飙驰棹迅征。 溯流从汉浦,循路转荆衡。 山逐时移色,江随地改名。 风光近东早,水木向南清。 夏口烟孤起,湘川雨半晴。 日煎红浪沸,月射白砂明。 北渚寒留雁,南枝暖待莺。 骈朱桃露萼,点翠柳含萌。 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 壶浆椒叶气,歌曲竹枝声。 系缆怜沙静,垂纶爱岸平。 水餐红粒稻,野茹紫花菁。 瓯泛茶如乳,台粘酒似饧。 脍长抽锦缕,藕脆削琼英。 容易来千里,斯须进一程。 未曾劳气力,渐觉有心情。 卧稳添春睡,行迟带酒酲。 忽愁牵世网,便欲濯尘缨。 早接文场战,曾争翰苑盟。 掉头称俊造,翘足取公卿。 且昧随时义,徒输报国诚。 众排恩易失,偏压势先倾。 虎尾忧危切,鸿毛性命轻。 烛蛾谁救活,蚕茧自缠萦。 敛手辞双阙,回眸望两京。 长沙抛贾谊,漳浦卧刘桢。 鶗鴂鸣还歇,蟾蜍破又盈。 年光同激箭,乡思极摇旌。 潦倒亲知笑,衰羸旧识惊。 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剑学将何用,丹烧竟不成。 孤舟萍一叶,双鬓雪千茎。 老见人情尽,闲思物理精。 如汤探冷热,似博斗输赢。 险路应须避,迷途莫共争。 此心知止足,何物要经营。 玉向泥中洁,松经雪后贞。 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但在前非悟,期无后患婴。 多知非景福,少语是元亨。 晦即全身药,明为伐性兵。 昏昏随世俗,蠢蠢学黎甿。 鸟以能言cm,龟缘入梦烹。 知之一何晚,犹足保馀生。 |
|
|
|
|
| |
| 【评论】 |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