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
2025年7月1日,Tue |
你是本站 第 72621715 位 访客。现在共有 455 在线 |
总流量为: 77572657 页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先秦.诗经 |
|
|
|
小戎俴[1]收, 五楘[2]梁輈[3]。 游环胁驱, 阴靷[4]鋈续。 文茵畅毂, 驾我骐馵[5]。 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 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 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 騧[6]骊是骖。 龙盾之合, 鋈以□[7]軜[8]。 言念君子, 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 厹[9]矛鋈镦。 蒙伐有苑, 虎韔[10]镂膺。 交韔二弓, 竹闭绲滕。 言念君子, 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 秩秩德音。
|
|
|
|
|
|
|
|
|
登金陵凤凰台 |
唐五代 李白 |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中而建。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晋代:东晋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王公贵族。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浮云蔽日:喻奸臣当道,障蔽贤良。
|
| 【评析】 | 李白的这首诗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喻着伤时的感慨。金陵为六朝古都,这里曾上演一幕幕兴亡的悲喜剧,如今六朝繁华灰飞烟灭,一去不返。诗人以深沉而严肃的历史眼光审视六朝盛衰,总结历史教训,抒发一种难以排遣的忧国之愁。诗人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之景与个人之情完美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颈联、尾联气势磅礴,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构思巧妙,佳句天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凤凰台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南隅,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时人谓之凤凰,于是筑台于山上。李白作此诗时已遭赐金放还,因有感而发。首联点题,并以“凤去台空”逗出怅然若失意绪。颔联承此,直抒怀古之情,以六代兴废,既切合地点,又能暗忧时政。颈联写景,描绘出凤凰台上独特的视角感受。尾联即由高远视线引出远望长安的心态,而浮云蔽日已明确由写景过渡到忧事,“使人愁”三字收束全诗,点明主旨。 | | 【白话译文】 |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游走。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汩汩自西向东流。野花杂草埋幽径,那原是吴国旧宫。晋代多少名门望族,今已成荒冢古丘。三山悠远,如落青天外,江水中分,绕过白鹭洲。总有奸臣来当道,犹如浮云遮白日。长安悠远我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
|
【评论】 | hanweiqing (12/9/2009 5:39:57 PM, IP:222.x.x.104) | 是妄断肠时
“妄”字打错了
应读为
“妾” |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返回
|
|
|
|
|